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曾智辉 通讯员 李昌战
7月18日下午,一场聚焦“未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专家交流会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举行农业发展 。来自作物学会的专家团、深圳市科协有关负责人、市级科技专家、企业家及科研机构齐聚一堂,通过主题分享、圆桌对话、合作启动等环节,共话科技如何为农业插上翅膀,探索深圳农业创新模式的辐射路径。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科创高地,深圳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实践备受关注农业发展 。活动主办方有关负责人提到,深圳正以科技优势重新定义“农业”形态,从植物工厂精准种植到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农业,从生物育种突破到产业链高效整合,展现出“创新之城”在农业领域的别样精彩。本次交流会旨在围绕“科技支撑农业发展”“产业链韧性提升”“深圳模式辐射推广”等核心问题,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凝聚发展共识。
据了解,参加出席活动的嘉宾有,作物学会麻类专业会会长熊和平、作物学会专家谭志坚研究员等专家团成员,以及深圳市科协有关负责人、市级科技专家、优秀企业家和华雅研究院专家农业发展 。深圳市科协学会部部长孙业帅对活动的举行表示祝贺,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通过视频方式致辞,均强调了科技赋能农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肯定了深圳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潜力。
活动专家分享环节,四位学者从多维度解读未来农业发展路径农业发展 。其中,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谭志坚聚焦农业科研前沿技术,他表示将结合团队研究实践,围绕麻类作物等特农产品的生物育种技术、绿种植模式及产业化应用展开分享,为特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科研视角与实践参考。此外,深圳大学概念验证中心主任魏兴华探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孟祥宝分享智慧农业装备创新实践,墨子慈善乡村振兴公益基金理事长朱新兰则从公益视角解读乡村振兴模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考。
活动的圆桌对话环节以“深圳未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熊和平、庄守堃、张奇龙等六位嘉宾围绕“科技扎根乡村土壤”“产业升级带动乡村振兴”“深圳经验全国借鉴”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农业发展 。有关数据显示,深圳农业产业实力强劲,拥有3万多家农业企业、79个“粤字号”农业品牌、198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11家为国家级龙头企业,19家入选2022年度农业企业500强,充分展现了深圳农业的产业韧性与创新活力。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多项重要启动仪式,这标志着深圳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迈入新阶段:作物学会麻类专业会技术协作站(深圳)正式启动,将推动深圳成为农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核心基地;深圳市华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乡村振兴专委会启动,旨在链接科研力量与乡村发展需求;国家技术经理人职业培训启动,依托华雅研究院获得的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资格认定,助力技术经理人队伍职业化建设;科协“海智工作站”申请启动,将为深圳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农业发展 。
活动上,天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深圳签约、(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与华雅研究院签约、作物学会麻类专业会与农发万禾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签约等合作项目,进一步夯实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 。
活动主办方最后表示,深圳农业以科技、资本、人才为核心,正探索“城乡融合、共生共荣”的特路径农业发展 。未来,深圳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科技硬核支撑、产业生态协同,为全国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贡献“深圳方案”。此次交流会的思想成果,也将转化为推动深圳农业发展的实际动能,助力书写未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受访方供图)